一、所属领域
土壤修复+生态环境、固废综合利用、土壤固碳
二、项目介绍
1. 痛点问题
盐碱地生态修复中,存在围绕中、重度的改良剂应用,改良方法和改良剂抛撒装置等具体问题,在实际应用中,能够解决盐碱地生态修复的一部分问题,但盐碱地生态修复是一项系统工程,会不断出现需要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更多辅助技术研发成果进行补充使用。
2. 解决方案
相关技术成果的应用,解决了碱地改良过程中改良剂产品的应用事宜以及将改良剂机械化抛撒的需求,是碱地改良综合解决方案中重要的一部分。后期将着重于生态环境效益评价和碱地治理的标准化建设,完善相应技术规范,实现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技术标准,进一步促进碱地治理的可持续性。
3. 竞争优势分析
一方面该技术成果已做产业化推广和使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另一方面,区别于对标企业或产品的重复投入,通过该技术成果指导可以实现一次性投入,长期有效,有效地降低了项目实施的成本。
4. 市场应用前景
目前主要是清华大学授权的唯一单位华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利用该类知识产权做产业化推广,主要服务于盐碱地的生态修复,修复后的盐碱地可以正常的进行耕种并产生种植收益,同时能够有效的改善盐碱地区的生态环境。
![](/__local/4/26/89/82C6B189D0B563839FB2DCE76D5_6F809E34_19A88E.png)
![undefined undefined](/__local/5/48/26/B0DDCD0BDDD8FD90A6D8A7AFDC7_4A27DFAD_1FF8D6.png)
改良前后对比图(吉林叉干项目区)
5. 发展规划
希望该成果进一步扩大应用规模,为我国改良更多的盐碱地,有效地改善盐碱地区的生态环境,增加耕地数量,增加粮食产量,提高粮食品质,提高农民收入,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__local/0/16/3C/9F39639B47392D22957DA0483F2_BC8042A2_109224.png)
6. 知识产权情况
已累计申请几十项专利。
三、合作需求
寻求有改良需求的区域,进行项目合作。
四、团队介绍
清华大学盐碱地区生态修复与固碳研究中心成立于2008年5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碱化土壤改良调理剂、盐碱和荒漠化地区生态修复产业化工艺标准、盐碱及荒漠化地区生态修复的环境影响评价、生物碳汇研究等方面。中心主任倪维斗院士,常务副主任王淑娟教授,研究人员10人。
该团队在1995年率先开展利用燃煤烟气脱硫石膏进行盐碱地区生态修复工作,在盐碱地改良剂开发、盐碱地区生态修复以及盐碱地产业发展模式建立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在我国北方有盐碱土地的大部分省区都开展了试验示范,总面积已超过120万亩。覆盖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天津、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山西、河北、浙江、江苏等十三个省(市)区,并已建立了四个万亩级的示范基地。
![](/__local/C/60/FD/D8B66D346DB9A78D4C842EC45FA_81D8270E_59B99.png)
四个示范基地 盐碱地改良分布图
五、联系方式
E-mail:ott@tsinghua.edu.cn
成果编号:2021150
注:所有成果发布内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授权请联系yaoxiahan@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