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航空发动机及其鼠笼式轴承结构
申请号:CN201710229048.3
专利类型:授权发明
发明人:袁荒 | 杨俊杰 | 李笑 | 庞科技 | 孙经雨 | 曾武 | 黄凯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鼠笼式轴承结构,包括:鼠笼本体,所述鼠笼本体的内部具有轴承放置腔及调节腔;轴承,设置于所述轴承放置腔中,且所述轴承沿轴向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轴承放置腔沿轴向方向的长度;及调节固定件,可轴向运动地设置于所述调节腔中,所述调节固定件能够调节所述轴承在所述轴承放置腔中的位置,并固定所述轴承。通过调节固定件调节轴承在轴承放置腔中的位置,使得轴承的轴向位置可调,以改变轴承到鼠笼本体端部的距离,有效的解决因轴承与鼠笼一体化导致的轴承位置不可调的问题,以便于改变鼠笼式轴承结构的刚度。同时,鼠笼本体与轴承为两个零部件,能够节约成本,便于设计与加工。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航空发动机。
二、涡轮发动机的主动间隙控制结构
申请号:CN201710228627.6
专利类型:授权发明
发明人:袁荒 | 杨俊杰 | 李笑 | 庞科技 | 孙经雨 | 曾武 | 黄凯
摘要:本发明主动间隙控制结构涉及一种涡轮发动机,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在不改变涡轮机匣气孔尺寸的条件下,能够调节通过涡轮机匣气孔的冷空气量,控制叶尖间隙的主动间隙控制结构。本发明涡轮发动机的主动间隙控制结构包括火焰筒和涡轮机匣,涡轮机匣内设置涡轮叶片,所述火焰筒的外壁与涡轮机匣之间设置有气流控制件,所述气流控制件与所述涡轮机匣间隙设置形成进气通道,所述气流控制件受温度影响能够产生形变进而调节所述进气通道的进气口大小;与涡轮叶片相对的涡轮机匣上开设气孔,所述气孔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形成气流通道,冷却气流能够通过所述气流通道流向所述涡轮叶片。
三、导向叶片及具有其的涡轮导向器
申请号:CN201711072764.1
专利类型:授权发明
发明人:袁荒 | 杨俊杰 | 孙经雨 | 庞科技 | 李笑 | 曾武 | 黄凯
摘要:本发明提供的导向叶片,包括叶片主体以及冲击管体,所述叶片主体具有叶片前缘以及叶片尾缘及由其围设成空心结构,所述叶片尾缘开设有用于排出冷却气流的排气缝,所述冲击管体为空心结构,所述冲击管体内嵌于所述叶片主体中,冲击管体外壁与叶片主体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冲击管体上开设有若干冲击孔,其中,所述叶片主体内壁设有若干第一沙丘扰流柱,所述第一沙丘扰流柱具有迎风面,所述迎风面设置在所述第一沙丘扰流柱远离所述排气缝的一侧利用第一沙丘扰流柱增大了扰流柱表面与冷却气流的接触面积,增加了冷却气流的湍流数目,在增大换热面积、强化冷却气流湍流的同时也不会提高风阻,提高导向叶片整体的换热效果。
四、燃机及其润滑冷却系统
申请号:CN201710229078.4
专利类型:授权发明
发明人:袁荒 | 杨俊杰 | 黄凯 | 曾武 | 庞科技 | 李笑 | 孙经雨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润滑冷却系统,包括:安装组件;高压轴组件,包括高压轴及高压轴轴承,所述高压轴轴承上具有第一油孔;低压轴组件,所述低压轴轴承上具有第二油孔;及喷油嘴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座内,并与所述进油孔连通,所述喷油嘴组件能够同时向所述高压轴轴承与所述低压轴轴承喷射润滑油,使润滑油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油孔及所述第二油孔进入所述高压轴轴承与所述低压轴轴承内,在保证高压轴轴承与低压轴轴承润滑冷却效率的同时,使用一个喷油嘴组件同时对高压轴轴承与低压轴轴承进行冷却润滑,能够降低润滑冷却系统结构的复杂性,提升润滑冷却效率,减小润滑冷却系统的结构尺寸,进而减轻航空发动机的重量。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燃机。
五、航空发动机、润滑冷却系统及其调压结构
申请号:CN201710228634.6
专利类型:授权发明
发明人:袁荒 | 杨俊杰 | 黄凯 | 曾武 | 李笑 | 孙经雨 | 庞科技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调压结构,包括具有润滑腔的挡油组件,所述挡油组件呈环形设置;所述挡油组件套设于润滑冷却系统中的旋转轴的外侧,使至少部分所述旋转轴位于所述挡油组件的润滑腔内,且所述挡油组件安装于所述润滑冷却系统中的静止结构件上;所述挡油组件能够阻挡部分润滑油流出所述挡油组件的润滑腔。通过挡油组件阻挡部分润滑油的流出,使得润滑油中的气泡破裂,有效的解决目前因旋转轴的离心力使得腔室中润滑油量少以及润滑油中气泡多导致的润滑冷却效果差的问题,增加润滑腔中的压力,保证润滑腔中润滑油量,减少润滑油中气泡的含量,提高润滑冷却效率,继而保证航空发动机的使用性能。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航空发动机及其润滑冷却系统。
六、发动机进气口除冰系统、内燃发动机及航空器
申请号:CN201710228766.9
专利类型:授权发明
发明人:袁荒 | 杨俊杰 | 孙经雨 | 庞科技 | 李笑 | 曾武 | 黄凯
摘要: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发动机进气口除冰系统,其中,所述除冰系统包括允许空气进入所述发动机进气口的过滤罩,所述过滤罩具的固有频率大于等于所述发动机怠速时所述发动机的振动频率且小于等于所述发动机100%转速时所述发动机的振动频率的150%。上述发动机进气口除冰系统,具有允许空气进入发动机进气口的过滤罩,过滤罩的固有频率大于等于发动机怠速时发动机的振动频率且小于等于发动机100%转速时发动机的振动频率的150%,当过滤罩结冰时,过滤罩能够与发动机产生共振,共振时过滤罩的振幅会变大,将滤罩上凝结的冰层振动掉,达到除冰的目的,不降低发动机的总效率。
七、涡轮发动机进气机匣
申请号:CN201720370787.X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发明人:袁荒 | 杨俊杰 | 庞科技 | 李笑 | 孙经雨 | 曾武 | 黄凯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涡轮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涡轮发动机进气机匣,包括机匣本体,机匣本体具有供发动机的轴穿过的轴孔;机匣本体上设置有进气通道,进气通道的进气方向与轴孔的轴线的夹角为锐角,进气通道的出气方向平行于轴孔的轴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涡轮发动机进气机匣,机匣设有进气通道,进气通道的进气方向与发动机轴的轴向呈锐角,出气方向平行于发动机轴的轴向,因此进气通道的进口处不会被进气机匣的前方结构阻挡,从而能够保证进气量,同时倾斜式的进气,气流在径向和轴向上均有速度分量,气流由进口向出口运动的过程中,气流总压损失较小。
八、一种用于SLA3D打印机的平面分割方法及装置
申请号:CN201510041313.6
专利类型:授权发明
发明人:刘永进 | 余旻婧 | 张金凯 | 吴陈铭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SLA3D打印机的平面分割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根据预设的打印层高度,对待打印的三维模型进行分层,获得N个打印层;根据预设的SLA3D打印机尺寸,对每个所述打印层进行分割,获得所述每个打印层的M个矩形块;根据所述每个打印层的M个矩形块,确定每个打印层的打印序列,并将所述每个打印层的打印序列发送给所述SLA3D打印机,以使所述SLA3D打印机根据所述打印序列打印出三维模型;其中,N、M为正整数。通过本发明提供的用于SLA3D打印机的平面分割方法及装置,能够使得SLA3D打印机适用于大规模的三维模型的打印,并在保证打印精度的前提下,获得较高的打印效率。
九、感载式变速器机构及具有该感载式变速器机构的制动系统
申请号:CN201510622662.7
专利类型:授权发明
发明人:李亮 | 李晨风 | 赵洵 | 冉旭 | 俞伟 | 李辉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感载式变速器机构及具有该感载式变速器机构的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高速电机、感载式变速器机构、行星齿轮减速器、丝杠螺母减速机构、制动轮缸活塞、制动块和制动钳,所述高速电机固定设置在制动器壳体上,所述高速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感载式变速器机构的主动轴,所述感载式变速器机构的从动轴固定连接所述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输入端,所述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丝杠螺母减速构推动所述制动轮缸活塞移动,所述制动轮缸活塞进推动所述制动块移动通过所述制动钳夹紧提供制动力。本发明可以广泛适用于车辆的EPB系统中,也可以应用于EMB系统或其他相似需求的系统中。
十、一种满足高次传动误差的准双曲面齿轮加工参数获取方法
申请号:CN201610849514.3
专利类型:授权发明
发明人:范子杰 | 王琪 | 周驰 | 桂良进 | 丁炜琦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满足高次传动误差的准双曲面齿轮加工参数获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现有的齿面设计方法获得准双曲面齿轮中大齿轮和小齿轮的初始加工参数;2)根据初始加工参数计算大齿轮齿面点以及与其共轭的小齿轮齿面点,并获取与大齿轮共轭的小齿轮齿面的机床加工参数;3)根据预设的高次传动误差曲线,获得新的小齿轮齿面,利用该小齿轮齿面与上述中得到的与大齿轮共轭的小齿轮齿面获得小齿轮修形面;4)根据预设的接触印迹以及接触椭圆半宽,对步骤3)获得的小齿轮修形面进行调整,获得满足预设高次传动误差曲线和预设接触印迹的小齿轮修形面;5)利用齿面高阶误差反求方法,计算小齿轮附加修形面后的新齿面对应的机床加工参数。
十一、一种获取行星齿轮错位量的有限元方法
申请号:CN201610848402.6
专利类型:授权发明
发明人:范子杰 | 周驰 | 王琪 | 桂良进 | 丁炜琦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获取行星齿轮错位量的有限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轴部件的有限元模型;2)建立行星架的有限元模型;3)建立滚动轴承的有限元模型;4)建立行星齿轮有限元模型;5)建立行星齿轮传动系统静力学模型:根据轴部件、滚动轴承、行星架、齿轮之间的连接关系,采用有限元方法组集各部件的刚度矩阵,建立完整的行星齿轮传动系统静力学模型;6)传动系统静力学求解:采用牛顿‑拉弗森方法求解系统非线性静力学方程;7)计算行星齿轮错位量:即太阳轮和行星轮的错位量以及齿圈和行星轮的错位量。
十二、一种考虑输入转矩变化的驱动桥动力学特性计算方法
申请号:CN201410246567.7
专利类型:授权发明
发明人:范子杰 | 周驰 | 丁炜琦 | 田程 | 王琪 | 桂良进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输入转矩变化的驱动桥动力学特性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包括以下步骤:1)定义驱动桥全局坐标系;2)建立轴系梁单元模型;3)建立非线性滚子轴承模型;4)建立齿轮模型;5)建立连接部件模型;6)建立壳体有限元模型及缩维模型;7)建立完整的驱动桥系统动力学模型;8)计算不同输入转矩工况下的轴承刚度;9)计算不同输入转矩工况下的驱动桥系统动力学特性。本发明以有限元方法和模态综合方法建立包含主减速器总成、差速器总成、轮毂总成和壳体等部件的完整驱动桥系统动力学模型,能够准确高效地计算驱动桥系统的动力学特性。
欢迎大家关注以上专利,如有合作意向,请于2025年5月6日前联系:ottip@tsinghua.edu.cn(邮件中标明“专利展示”咨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