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介绍
为发挥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源头作用,完善成果快速转化机制,促进成果寻找应用场景,加速成果转变为产业技术和落地企业,清华大学技术转移研究院自2018年开始,发起主办清华大学成果转化项目路演系列活动,为科研团队与创新创业合作伙伴对接搭建了一个开放、高效的平台,至今已累计举办15场。
第16期活动主题为“乡村振兴”,届时将发布6项成果,欢迎关注。
活动时间
2021年11月25日(星期四)上午9:00
参会方式
线上参会
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
清华大学
主办单位:
清华大学技术转移研究院
清华大学国内合作办公室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欢迎相关企业代表、行业专家、投融资机构、创新载体等报名参加,报名截止时间为11月24日下午17:00。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

项目介绍
01 纳米农药制剂新技术
项目简介:
本项技术适用于菊酯类纳米复合制剂、非菊酯类纳米复合制剂、分散染料纳米复合制剂、有机颜料纳米复合制剂等。通过将化合物小分子(农药分子、染料分子、颜料分子)与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溶液混合,使化合物小分子负载于由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构成的纳米新材料中,形成新型纳米复合制剂,解决了水难溶性化合物小分子的制剂难题,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化合物小分子的利用率,同时提高了在制剂过程中化合物小分子的固载量与稳定性,并可有效降低化合物小分子在使用过程中的不可控流失而造成的环境污染。经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目标产品可减少50%的农药施药量。
团队简介:
团队由十余名在读博士研究生及科研助理组成,负责人戈钧,清华大学化工系长聘教授,长期从事生物化工、生物催化、纳米生物技术研究。承担863青年科学家专题、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北京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曾获麻省理工《技术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评选的全球35位35岁以下创新人物,2017年获得闵恩泽能源化工青年进步奖。
02 助力农民增收和全民健康的生态肥料与生态农药
项目简介:
针对化肥农药过量用对环境生态和消费者健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团队可以帮助地方政府或大型农场:①利用农业和畜禽废弃物和矿物元素添加剂自行配制生态肥料,低成本生产富营养生态肥料,满足植物对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的需求,疏松土壤、恢复地力,让获得健康的各类优质农产品。②利用就地种植的不同类型中药植物,按照一定的组方,制备兼有叶面肥功能的细胞破壁级超微驱虫制剂,实现无农药残留的果蔬制品。③建立产地到消费者之间的物联网二维码追溯体系,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优质食材生产与消费者的对接。为实现“乡村振兴农民增收”和“全民饮食安全健康”,奠定技术基础。
团队简介:
团队成员涵盖技术、产品、工程等领域,具备10年以上本领域工作经验。负责人材料学院盖国胜教授,曾获国家科技二等奖,指导本项技术完成多个示范项目。
03 基于中高温太阳能集热的村镇多能互补和供给系统
项目简介:
提供解决工农业领域生产用蒸汽、民用建筑领域供热/制冷用蒸汽(或高温热水)的有效方案,可以直接产生100℃~300℃范围的高温蒸汽,该技术效率高、低成本、易与建筑集成。已经具备在工业领域、农业领域的中高温用能方面的系统解决方案,可以与风能、地热、农村生物质能、生活垃圾和禽畜粪便处理相结合,实现多能互补的分布式能源系统,解决农村清洁供暖、供电、供气,为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做出贡献。
团队简介:
负责人为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张建胜教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主要从事煤炭清洁利用、煤气化、污染控制和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的研究,先后担任国家863、973、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负责人。
04 乡镇有机固废能源化综合利用成套技术与装备
项目简介:
乡镇垃圾规模小焚烧不适应(焚烧一般>600t/d),传统热解气化适应中小型垃圾处理但热解气化痛点就是副产焦油,焦油和废水均是危废,二次污染严重。本项成果开发了适用乡镇垃圾处理的分布式无焦油清洁气化技术,无合成气泄漏,无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且节能效果显著。已在大型煤气化及垃圾气化上开展工程应用,中试试验多种物料经过试烧,工程数据积累数据较全。
团队简介:
负责人为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赵明副教授,主要从事县域生活垃圾热解气化处理及资源化、高温催化重整除焦及同步脱硫控氮等方面的研究,先后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专项、宁波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研究任务。
05 机器人3D打印混凝土建筑
项目简介:
基于数字建筑设计方法及机器人自控系统、将3D打印技术与特种混凝土材料技术相结合,是一种创新型房屋智能建造技术,这一技术的优势在于省人力、高效率、造价低、高质量,并且在可实现传统的房屋造型设计建造的同时,还可实现各种优美的不规则曲面形体的建造。已通过评估进入产业化推广阶段,已在多个实际项目中实验性应用,目前,河北下花园武家庄农户住宅已通过3D打印建成,该农宅功能合理、形象美观、结构坚固、生态节能。
团队简介:
负责人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系主任徐卫国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参数化非线性建筑设计。
06 微燃机用在乡村低品质的沼气燃烧的热电联产
项目简介:
本技术成果自2018年以来通过自主研发,已完成离心压缩叶轮与向心涡轮设计技术、高效紧凑型回热器技术、空气动压轴承技术等关键技术攻坚,并已完成30kW微燃机工程样机的研制,技术成熟度达到7级。可应用于分布式供能与热电冷联供,作为偏远村庄、园区、工厂等的辅助供电或独立供电系统,同时可以供热和供冷,可以充分利用秸秆沼气、垃圾废气、工业低热值废气等燃料。
团队简介:
包括科研及运营团队十余人,负责人为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副院长王兵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曾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新奖一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创新促进奖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