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第十五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高层论坛在京召开,清华大学公管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苏世民书院院长、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薛澜在会议上发言,他表示未来开放合作仍然是中国科技发展的主题,自立自强不是闭关自守,要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贡献中国智慧。
薛澜表示,中国科技实力已经跃上新的大台阶,创新体系改革和加强研发投入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的研发投入已经领先发展中国家,加入先进国家行列,投入结构日趋合理。中国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研究能力和效率大大提高,在很多重要研究领域已经成为全球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
他表示,国家创新体系改革尚未完成,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和优化资源配置仍在路上。知识密集型组织,包括高校、研发机构、医院等传统事业单位管理体系亟待完善。产业创新能力积累的规律无法跨越,观念、文化、体制、管理模式的改变需要时间,产业创新能力的积累也需要时间。”
“十四五”中国科技发展到底应该怎么做?薛澜指出,五中全会已经非常明确地指明了方向: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未来科技创新工作导向要坚持四个面向,一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基础研究,增强原创创新能力;二要面向经济主战场,培养发展新动能;三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构筑国家先发优势,在一些事关国家战略全局的重大领域方面超前布局;四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健全支撑民生的科技创新体系。
薛澜表示,开放合作仍然是中国科技发展的主题,自立自强不是闭关自守,要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贡献中国智慧。一方面要继续在国际科技网络中不断交流学习,聚焦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公共卫生等全球挑战,做出中国贡献。另一方面还要促进国际科研合作,设立全球科学研究基金。
他强调,“十四五”时期,要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作为核心落脚点。人才是科技创新活动最核心、做活跃的要素,要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科技自立自强需要有一批世界一流研究机构作为国家科技的战略支撑,需要加快推进全球科创中心、国家实验室、企业研发中心、重点科研院所以及研究型大学建设;同时,要推进科研机构的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加快实施现代院所管理制度。
最后,他指出,面临新机遇与新挑战,应当用好中国科技创新政策的组合拳。我们既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环境,解决市场失灵,也要继续应对国防科技领域的技术封锁;同时还需要加快部署市场条件下突破前沿封锁的科技政策,积极探索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新型举国体制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本文为搜狐智库根据薛澜在第十五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高层论坛演讲整理
文章来源:CISTP科技政策中心